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阿骨打超狡猾的(第3/4 页)

天下豪商笔趣阁 大罗罗 567 字 2024-02-18 08:33:30

离开之前,就被提拔当了兵马都总管兼经略安抚副使。

而陆谦更是跟随童贯多年的老部下,也在童贯的关照下平步青云,现在的朔方军将领中的二号人物了。

现在朔方军的两大军头,都没在朔方路的治所朔方城呆着,而是和童贯一块儿到了北方的朔州城。

同时,朔方军五将新军(朔方军原本只有四将新军,最近扩充了一将)中的四将,也全都集中到了朔州。

根据童贯的计划朔方军的主力将会和灵州军、凉军在黑山城会师。组成一个由六到七万人马组成的主力兵团,然后再等待耶律大石的西辽军抵达。

西辽军号称四十万众!实际上是把不能作战的家眷、奴隶都算了进去。不过可以引弓出阵的兵马也不下八万人。

在大会师后,各方就将集中起十四五万人的大军,比金国的十二三万人马(包括阻卜)还多一点。就有了西进决战的本钱。

这阿骨打是不世名将,童贯、章理、耶律大石三人也不是傻瓜。

他们才不会在完成会师前,单独去和阿骨打会战呢!

不过童贯虽然不傻,但是赵佶的一道圣旨,却让童贯陷入了两难——赵佶不允许童贯的朔方军和高尧卿的灵州军参加凉国、西辽的军事行动。

至少在金国败象毕露前不许参加!

而少了朔方军和灵州军的30000兵马,章理和耶律大石最多只能拿出12万人,同阿骨打不相上下。

而且耶律大石的八万大军远远不如朔方军、灵州军那么精锐,很难充当主力……

所以得到了赵佶的旨意后,童贯一直在犹豫是否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就在童贯犹豫是否要违旨进军的时候,朔方军真正的长官,朔方路经略安抚使王安中奉旨抵达了朔州军中。而且还给童贯带来金兵败绩和东进的“可靠消息”。

王安中和武好文同一科高中进士,之前还入过苏轼门下,是武好古的师兄弟。不过他没跟着武好古“叛宋”,而是入了苏辙、苏迟的门下。

成了个“由旧而新”的人物——跟着苏辙混得时候是旧党,跟着苏迟混得的时候又是新党“周务派”了。

现在苏迟、苏适、苏逊这哥仨都在泉州丁忧(苏辙在夏季去世了),纪忆去了交趾国,张叔夜、张克公也相继外放。本来在当中书舍人的王安中也跟着倒霉,被派到朔方当了安抚使。

可王安中哪懂什么军事?他虽然是苏门弟子,可是他一直都是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