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完了,官家疯了!(第3/4 页)

大宋有种好看吗 大罗罗 264 字 2024-02-18 06:33:37

,拥有这个官职的人,可以出任试衔知县令。

可别嫌小……在过去太学、武学和国子学的上舍生都得不到这个官呢!这得中了进士,还得排名靠前才能当上。

现在十五个学生,有些人还没到上舍,有些人干脆是“开除生”,都直接授了修职郎,这可真是皇恩浩荡啊!

而皇恩那么浩荡,这些学生当然得肝脑涂地,以死相报了。

所以赵楷在给他们授官的同时,还给他们授了差遣……全都是试衔知县,而且都是畿县的试衔知县!

这畿县的知县要搁在过去,别说选人,京官都不一定能当得上!

现在居然给这些连进士都没中过的学生去当了,这还能不要命吗?

赵楷的丑话已经说了——守土有责!失地杀头!

别的文官失地不用杀头,但是他们这些官不一样,都是立了军令状,自愿赌上人头,去为大宋朝守土的。

根据赵楷的计划,开封府城周围的15个畿县(不包括开封、祥符两县)知县,将会全部替换成这批立了军令状的“爱国学生”。

唔,不想立军令状?

没问题,不强迫的……不立军令状那就授低一级的迪功郎,去立了军令状的试衔知县底下当主簿、县尉和镇监(去守一个镇)。失地可以不杀头,但是战死疆场的可能性却比签了“杀头状”的试知县更大。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那么“走运”,立即被授了官职,马上就可以出城去为国家守土了——毕竟被赵楷“抓”来的三学生有小2000呢!

赵楷也没那么地盘让他们去守啊!

所以被授了试衔知县的只有15人,主簿、县尉一共授了30人,镇监多一些,授了72人,拢共只有117人被授了迪功郎和修职郎以及要命的差遣。

其余的一千多人,则以将仕郎(这是选人七阶以下的官,理应授予奏补未出的官人)的名义,担任行营从事,也就是各种跑腿和候补炮灰——如果炮灰死了地盘没丢,那就替补上去!

赵楷的亲征行营是草创出来的,只是委任了几个行营使和都统制、统制、正将等官职,填补进去一些军队。但是行营使下面的各个机构都没成立,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官员可以填进去。

所以这群自己送上门的学生,正好用来补这个缺口。

有了这些能跑腿、办事、充炮灰的芝麻官,李纲等人再举荐一些中级官员,亲征行营也就可以真正运转起来了。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