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希特勒新政(八)(第3/4 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笔趣阁 大罗罗 463 字 2024-02-18 08:26:13

的语气说。

“是啊,第三国际的主张是很难适用于落后地区的。”赫斯曼说,“那些地方想要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根据那里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的路线。而我们国家社会主义者所遵循的经济路线——李斯特主义,恰恰是用于落后国家的。我们德国当年采取这种路线时,还是落后于英国、法国、俄国,甚至没有完成统一的欧洲落后国家。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超过了英法俄。这样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我们还拥有帮助落后国家建设工业的经验,这是苏联所没有的。”

在赫斯曼的推动下,德国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就一直致力于“输出工业化”,最大的成功当然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除了苏联,意大利、日本、土耳其、巴西、阿根廷、芬兰、智利、中国甚至暹罗王国,都多少受惠于德国的“工业化输出”,得到了提升本国工业能力的机会。

相比之下,苏联就严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他们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也试图帮助自己那个东方盟友提升一下军工水平。派出了不少专家,还送去了一些苏联生产的机器。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后苏联专家不得不求助他们的德国老师。

“我们可以输出国家社会主义,同时再输出工业设备和技术。”赫斯曼说,“两者是可以配套进行的,而且我们的主义并不需要对一个国家进行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更适合那些承受不起太大动荡的小国……”

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那样闹法,的确不是随便什么国家都能承受的。之前的匈牙利革命就个血的教训,闹了好几年,最后还是让帝国主义联合起来扑灭了。

所以赫斯曼估摸着,如果把国家社会主义整理一下,将李斯特经济学、俾斯麦开创的社会福利、希特勒的中下层路线和集权主义政府全都捏在一起,整合出一个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然后再辅以德国技术和工业设备的输出(当然是要钱的),一定会为德国在世界上争取到一些靠谱一点的朋友。

而且,输出国家社会主义的对象不一定是落后国家。现在可是大萧条期间,不仅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同样需要实行各种各样的“新政”。而德国由于希特勒上台,在实行“新政”方面走在了最前面。

历史经验告诉赫斯曼,希特勒的新政要不了几年就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如果德国能够抢先成立个国社主义国际之类的组织,满世界去宣传“犹太金融寡头阴谋论”和“国社主义新政”。

将各种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