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1/12 页)

大运河的全线疏通极大地带动了运河两岸经济的发展,受其影响最深,最直接的便是码头。

最初齐家的码头范围极小,只能停靠十几艘船,如今这个范围已经不断扩大,许殊站在码头上,放眼望过去,河面上全是各色船只,大大小小,估计有上百艘船,看起来极为壮观。

船运的发展也带动了码头相关产业的发展。

码头周边,造船、修船的作坊是必备的,此外还有不少店家,卖一些本地的特产,也有商人在码头徘徊,寻求外地更便宜质量更好的货物,当然还有许多为这些商人、雇员提供住宿、伙食的客栈饭馆等等。此外,码头上每天都徘徊着不少穿着短打在码头上寻找做工机会的男人,到处一篇欣欣向荣之景。

许殊亲临码头,方感受到齐家有多富。

“夫人,码头风大,您请回屋歇歇吧!”跟在后头的管事刘弼弓着腰,讨好地说。

他是齐家码头的总管事,权力极大,在码头上谁不叫一声“刘爷”。今日在一个女人面前却如此卑微,不少人好奇地看了过来。

许殊视若无睹,收回了远眺的目光,微笑着点头,带头下了码头,刘弼和小兰紧跟其后,一起去了齐家的铺子。

码头周边的土地大部分都是齐家的,所以很多铺子也是齐家的,不过大部分租出去了,他们去的这家算是齐家码头的管理处。

上了二楼,刘管事连忙请许殊上坐:“夫人请坐,小的让人去泡茶,最近码头到了一批新的秋茶,夫人尝尝。”

许殊含笑说:“不着急,你先跟我说说齐家码头的各项产业吧!”

见许殊坚持,刘弼没再勉强,咳了一声,搓手问道:“不知夫人想了解哪一方面的?”

这家伙相当圆滑,许殊初见就发现了,她轻抬眼皮:“就说说咱们家船队的情况吧,这支船队是老祖宗建的,也是齐家码头成立后的第一支船队,对我们齐家的发展居功至伟,我先了解了解船队。”

刘弼愣了一下,笑道:“是,夫人。咱们齐家的船队历史悠久,船大运输量也大,因而运送的多是大批量比较重的货物。每年秋天,船队先是将粮食从玉州运送至北边,返程之后再运送一批煤炭回来。玉州附近没有煤矿,但城内每年所需煤矿不少,所以咱们的煤便是从北方运过来的,走水路便捷运输量也大。”

“这么说,船队的生意是极好的了?”许殊笑着问。

刘弼点头:“对,船队这些年发展一直很平稳。但因为老祖宗有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