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最坏的打算(第3/4 页)

奷的同音字 大罗罗 324 字 2024-02-18 08:20:51

左丞相吴潜第一个站出来给官家赵昀贺喜。

吴潜是宁宗朝留下的老臣,9年前就第一次入政事堂,先为参知政事,后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开庆元年第二次拜相,任总领百官的左丞相,还封了许国公。不过在上回理宗皇帝想要迁都的时候,吴潜的表现不够坚定,先是说自己不跟皇帝走,然后在皇帝的压力下又改口——虽然这事儿错在理宗,但是下面的御史不会攻击皇帝,就只能用弹章淹没他这个宰相了。

所以再遇到需要正确表态的事情,吴潜就毫不犹豫的第一个站了出来。

吴潜提高嗓门又道:“陛下,为吾大宋江山计,臣请陛下恩准赐婚蒙古王子真金,以使南北结成秦晋之好,千秋万代,永为兄弟之国。”

现在可不是不和亲、不割地的明朝。南宋的武力虽然强于明末,但是南宋朝堂上这些君臣的骨气却不大够用。一听到“和”字,个个都是两眼放光的。实际上,南宋的民意差不多也是这样。绝大部分南宋的百姓,对北伐中原早就失去了信心,他们只想守住现有的土地,保住自己的家园,好好过他们日子就行了……只是占据北方的蒙古人25年如一日的攻打,根本不给他们一点念想!现在居然峰回路转,能不让人喜出望外吗?

“陛下,臣也建议恩准蒙古王子真金所请。虽然蒙古未必会长久严守和议,但是如今国用匮乏,褚币贬值,四川四路皆毁于兵火,天府之国竟成白地,千万百姓十不存一,国家继续休养。休养生息,整理财政,裁剪冗兵才是国之根本。只有根本得以巩固,才有力量抵御边患……”

因为议和有功而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的蒲择之也滔滔不绝说起议和的好处。这议和之事可以说是他首创,也是他往来奔走一力促成的。他当然希望能用一场和亲,将和议巩固起来。

并不全是为了本身的仕途着想,而是真心要拯救黎民苍生。身为前任四川宣抚的他,实在太清楚25年的战争给民众带来了多少伤害。原本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四川,如今户籍上面连100万人都凑不齐了。除了川东还有点人气,其余地方都是人迹罕至。

刘整写给他的信中抱怨说,大军开进千里,沿途连一个百姓,一座有人居住的村庄都没有见到,所有的城池都荒无人烟,甚至还有人在城里面见到了老虎!

老虎都住进城了,这四川的人口少到何种地步就可想而知了,这大宋还能打得下去吗?能用一个公主换来二十年哪怕是十年的和平,也是太值了。

理宗皇帝听了蒲择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