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兵临都门,无路可退矣(第3/4 页)

天下无诈 大罗罗 567 字 2024-02-18 08:33:30

民兵制也就无法维持了。

所以大周政权对私田并不太友好,持有私田也无法获得让人满意的回报。

如果周国的官府将这种对待私田的态度带去现在属于宋国的土地,恐怕会遭到很大的反弹——而周国一旦在私田问题上让步,那么周国本土的私田户和军事公民就会遭到打击!

而在科举的问题上,武义久更加没有让步的余地,因为周国的官制根本没有为科举制度留出空间。

周国也有考试做官的路线,但是通过考试得到的官职都很低微,在宋朝那边只不过是吏员。考试考出一个县尉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云台学宫的毕业生要入仕通常也只能从吏员级别的小官开始,怎么可能让乡村士大夫一步登天考上个县尉级别的高级事务官?

而且科举制度还有一个很大的负面作用——解除地主阶级的武装!

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说,读书考科举比从军打仗划算太多了。前者不但安全,投入很少。而后者有可能会送命,投入又大。

所以科举制度一旦引入周国,必然会造成军事公民阶层逐渐转向科举取士,战斗力自然会逐步崩解。

苏过摇摇头道:“我国的私田法度甚严,在宋人看来无异于苛政。而书院、学宫又费用高昂。如果全都要私人承担,也只有工商富户能够担待。行之我国尚可,若通行天下,就会绝了寒门上升之途。只怕会徒增无数敌手,使周宋之战旷日持久啊!”

武义久放沉了声音:“那就旷日持久吧!我们的共和之国本就是两三千年来所未有。行之天下,犹如秦汉之分而合一。如果费数十年之功,易家国天下为天下为公,又有何不可?”

从某种角度而言,宋周之战将比历史上的宋金之战更为激烈!

因为在宋人看来,女真蛮夷是不可能一统天下的,所以宋朝的君臣可以屈膝求饶,苟延残喘。而大周共和,天下为公,当然是可以代宋而有天下的。

如此一来,宋周战火一起,就很难有妥协的余地了!

另外,科举公平而且廉价的优点,已经深入宋朝的人心。科举不仅是寒门上升的通道,而且还承担着农村财富分配的功能——考中科举当大地主,几代考不上就会没落,非常的公平啊!

如果周国坚持废科举和抑兼并的路线,周国和宋朝士大夫之间的矛盾,也将难以调和。

武义久顿了顿,“诸位,现在是宋国挑起战争,是欲趁我大周国变乱之际,灭亡我共和基业!现在宋寇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