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 页)

极管最为强大。”

“我不否认联苏的科学家们会从我的太阳能灯技术中得到启发。

“不过想要破解彻底商用,哪怕他们分配足够的人手,也得十年的时间才有可能。”

伍相皱眉道:

“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么?”

杨振国解释道:

“咱们这套技术领先世界五十年。”

“有些东西,在专家眼里是革命性的设置。”

“单单一个发光二极管灯中用的材料,就足够他们思索无数年了。

“在我们那个时代,发光二极管灯一早就被研发出来了。”

“红灯、橙灯也早早的被研究出来,可直到四十年后才更改了发光二极管灯的结构,采取了新一代的材料,这才研

发出足够商用的自灯。”

“而且很长时间内,能耗比一直降低不下来。”

杨振国特别提醒,

“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多是否强大,只看材料就行了。”

“材料的研发投入是无底洞的。”

“咱们欠联苏三十五亿卢布的债务看着多吧?但实际上,联苏的科学家们为了提高材料的性能,投入的资金甚至比

这个还多。”

伍相又是一证。

杨振国嘿嘿笑道,

“尤里同志一位外交家,他不是科学家。”

“要是按照外交家的想法,这不过是三套太阳能灯罢了,又能有多少钱?”

“可是在科学家看来,这就是无价之宝!

伍相紧接着问道,

“如果有了你的这套技术,对于联苏的工业水平有没有提高?”

杨振国回答的特别认真,

“那自然是有的,若是他们能够把我的技术给吃透,我相信在计算机、航空航天等某些领域会有大变化的!

伍相眉头大皱:

“苏修现在走的是争霸的路子,他们的技术提高了,对咱们不是什么好事情啊。

杨振国就笑:

“我记得我先把技术汇总送给了6010工程部。”

伍相笑的很开心,

“那边的同志们要我感谢你。”

杨振国更开心,

“能够帮助诸位前辈,这是我的荣幸。”

他问道,

“咱们的补给、粮食什么的

伍相轻声道:

“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