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说的请城隍爷,并不是朱标理解的那个意思。他刚听到这句话时被吓了一跳,一问才知道这个“请”字只是种表达罢了。
没有泰山府君的世界当然也没有城隍,不过这并不影响民间的传说与百姓们的信仰。
从一个农民的思维出发,老朱同志觉得,要解决朱标的问题,只有这个办法才正好合适。
他有四条理由。
其一,城隍庙遍地开花。早在周代,就有了城隍爷的前身水庸神。抛开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对居住地的保护意识,在人们心里占据极大地位,这可比佛教道教的时间来得久,故而庙宇相当多。
其二,百姓们信赖,不生猜疑。城隍爷在民间拥有更为朴素与持久的信仰,不需要明白什么经书典义,城隍爷就是大家能幻想出来的保护自己的,我平日里供奉你,你保护城镇村子,简简单单的关系。不像是其他的神仙高高在上,又有等级,又成系统,各有忌讳和喜好,城隍爷最接地气。
第三,城隍爷也有管理生死簿的职责。审判鬼魂的这个业务,据说在隋唐时期,被人们幻想着,加入了城隍的工作中。
第四,历来有皇帝与百姓“册封”城隍的传统,前者一道圣旨即可,后者自发的供奉,或是因为尊敬英雄,或是因为感谢父母官,主动将一些死去的人作为化身“抬进”庙里。有这样的先例,就好作文章。
听了这些理由,朱标也认为很对。他们确实可以树立类似的形象加以利用。只不过此事需从长计议,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成的。
关于人选,朱元璋认为应选择老实的、忠厚的、有本事的当地长者。朱标则认为长者办事较为顽固,倚仗经验,而且精力不足,不是合适的人选。处理鬼神之事,还是要选得专业一点。
无论如何,这确实是好思路,朱标决定明天就去郊外的城隍庙看看。
他的爹娘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和好了,马秀英收了碗,朱元璋去开会,朱标坐了一会儿,也要告辞。
“明日中午记得来娘这里。”马秀英送他出去,温柔道,“厨房刚得了一只鹌鹑,炖给你补补身体。”
“嗯,我一定来。”
马秀英摸了摸朱标的脸颊,担忧道:“你在那鬼楼上受的伤,全都好了吧?”
“好了,只是小伤,当时就止血了。过了段时间和没出事一样。”
“那就好。”马秀英垂下眼睛,看着自己的孩子笑起来,“你要小心,知道吗?凡事都要多思考思考,在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