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5章 新疆建省(第2/3 页)

万万没想到的是朝廷出手之豪爽,一给就是千万级的银元!

“我们得用好这笔钱,一个铜板都不能让它浪费掉!”杨璟新指出道。

他们开会,就早已经制定后的策略作最后的审定,然后上报朝廷,正式实施。

第一条原则就是修路!

必须修路!

想致富,先修路,这可是今上圣论。

人员来往,物资互通有无,必须修路。

路通的好处太多太多,不必多说。

事实上,明军出塞,进入新疆,也一路把路修过来,路,一直在修!

“边修路,边种树,我们是前人栽树,后人纳凉!”李定国说出了修路的配套政策,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种树这点钱算不得什么,但效果持久,算是第二条原则。

然后就是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开挖水渠、建房子。

当然少不得就是开荒种地、挖矿产、发展畜牲业和开工厂。

又有一条原则,那就是“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

这条原则让蒙古人深受感动,他们占了好地,而差地则归汉人新移民,作为征服者,他们不抢

还有一条原则,就是“环保,可持续发展!”

既要发展,但不能污染环境,要做到山青水秀,宁可放慢速度,也不能把树木砍光、污染环境!

会议定下了先天山北路,再天山南路的大发展政策,从国内征发来的十万青壮年新移民,分为十个师,其中天山北路七个师,南路三个师,各地驻军部队则就近归属各个师,参与屯田。

银元下发、物资、人员到位,轰轰烈烈的新疆大建设开始了!

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

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

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

开沟引水,种地,种地!

……

第一年的开发最艰苦,因为从无到有进行建设,他们要修路、建房、开荒种地……第二年就好很多了,基础建设起来了,而且大明开发边疆地区,有一条最高原则,那就是不能死人!

这是今上定下来的原则,死人肯定不可避免,但要求尽量少死些人,只要人在,则什么可能都有,没了人,说什么都没有用。

因此朝廷舍得在大伙儿的待遇上给钱,持续地改善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