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2章 宇宙大帝思密达(第2/3 页)

大明之雄霸海外 小说 比萨饼 838 字 2024-02-18 08:57:36

为泰皇”之语。

《汉书·高帝纪下》有云:“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上)尊号(的话),(臣民)皆疑不信。(因此)臣等以死守之。”

上尊号是给皇帝面上贴金,如唐玄宗开元以后,宰相率百官上尊号,以为常制。

玄宗一代先后曾加六次,先天二年(713年)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742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七年(748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八年(749)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十二年(753年)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由最初四字加至十四字。

因此中华的大臣们仿照前朝,拟定的尊号一个比一个夸张,如大明内阁学士,常熟人翁与之绞尽脑汁,写道:“……外臣诚惶诚恐,敬拟陛下尊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弘德彰文、宽温仁圣、钦明孝慈、昭定隆道、神圣武皇帝’……”

合计长达三十三字,其余大臣们也好不了多少,仿佛字数不长不足以表明忠心。

明帝朱和坪着以信鸽传书,将明廷内的大臣的表奏大意送到旭日城。

信鸽传书是颜常武所传授的,中国人训练信鸽在两地进行通讯,先是城与城之间,接着拉远距离,最终实现了中华长距离信鸽传书。

要说到中国人的高科技真是令人瞠目结舌,信鸽爪子上绑了信管,信管内置帛书,以蜡封之。

这帛书实在是轻又薄,如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覆盖人全身,重量仅为49克,折叠起来仅为火柴盒大小,而中华的帛书科技水平并不逊色于素纱单衣,很薄很轻,一张帛书上能写很多的字!

看过大明来书,南华帝国的大臣们不甘落后,纷纷上表,言“陛下战功彪炳,伟业皆赖皇上一人功德所致”,所以“应加皇上尊号,以彰功德”。

官员们开始跟上队形,称颂颜常武超过历代圣君,“功德巍巍,自古圣君所不逮,理宜恭上尊号”。

于是,南华官场进入了中国人熟悉的“表忠心竞赛”,开始是比表态的先后速度,然后是比表态的肉麻程度,最后发展到极致——谁表态不积极,甚至没有表出新意就是“不忠诚”。

旭日城内皇宫的当家娘娘杨莺儿则以快船,将两朝廷的大臣们之意转发至印度行营。

行营总管大臣戴维先生代看奏折,然后报告颜常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