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我有一计(第1/4 页)

一世富贵14楼 安化军 480 字 2024-02-18 08:30:49

刘六符回朝之后,耶律宗真立即带着王庭西迁,并加紧派人探听宋与党项的战事。

随着得到的消息慢慢增多,众大臣日夜议论,形势渐渐明朗起来。本来把大宋的威胁当一个笑话的耶律宗真,再不敢掉以轻心,越向西走他越是明了事态的严重。

契丹在与大宋的对峙中占据绝对优势,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处在战略攻势的地位。在边境地区,契丹只以十几万的常备军,便就牵制了大宋五十万的禁军主力。整个边境地区契丹都是进攻方,十几万常备军,不管从哪个方向进攻,宋军应对起来都很艰难。

不是禁军五十万打不过契丹的十几万,而是因为宋军要分为河东、河北两个战略方向布防。这两个战略方向,不管哪个被契丹突破,都会迅速威胁开封。漫长的边境线,机动能力的巨大劣势,使宋军必须以数倍兵力来对冲契丹的军事压力。

如果宋军进攻,即使不顾一切五十万大军合兵一路,不说后勤无法保障,进攻也会被机动能力强的契丹军队迟滞。而一旦进攻不利,契丹可以迅速动员出数十万大军,五十万禁军的数量优势也会很快丧失。这是战略上的劣势,很难改变。

而当大宋灭掉了党项,在阴山下开辟出第二战线,就完全不同了。

东线和西线相距数千里,契丹的机动能力再强,也无法做到来去如风。这个时候大宋就具有了内线优势,可以关洛为中心,协调两线作战,人员和物资的调配都比契丹容易得多。西线阴山一带只需出动少量军队,契丹就要以大军应战,东线就不再是十几万军队就能够守得住了。这个局面,就变成了双方国力的比拼。

契丹凭什么跟大宋拼国力?丧失了战略优势,人力物力契丹都处于绝对劣势。

耶律宗真要去阴山跟徐平打一仗,试一试双方现在的军事力量对比。这一方略定下来后,后续的一系列问题都浮出水面,让耶律宗真竟然打起了退堂鼓。

最重要的问题是,耶律宗真要带大军去阴山,与大宋河东、河北路对峙的军队不但不能抽调,还要加紧补充。不然其国内进行一次动员,随着去了阴山,幽州和云州的契丹军队丧失了后备力量,十几万就真地是十几万了。这个时候五十万大宋禁军就战据了数量上的优势,不会再老实在南边看着,很可能会数路齐出突击幽州方向。

这跟耶律宗真打党项不同,党项本来就在跟大宋开战,能够动用的军队有限,耶律宗真只以自己王庭的直属军队,加上西线的一部分部落军就足够。幽州方向不需增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