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贪得无厌(第2/4 页)

盛唐风月笔趣阁免费阅读 府天 519 字 2024-02-22 11:41:18

而,正在镇羌斋前伺候的吴天启却耳朵极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刻转身进了镇羌斋,把王昌龄的顾虑如实对杜士仪说了,末了又不无忧虑地说道:“郎主,这牛仙童分明就是来找茬的,因此一定会在官民将卒当中分化拉拢,而他此行巡视的是河陇,陇右之外,总还得去河西凉州。只要他打压了大帅,然后再盛赞牛大帅,一捧一砸,牛大帅未必就不会一时鬼迷心窍……”

“不用说了。”杜士仪不由分说地阻止了吴天启的话,淡淡地说道,“牛大帅能从一介小吏而节度一方,不要小看了他的见识和手腕。只是虚怀若谷小心谨慎,是不可能有今天这威名赫赫的。”

尽管此前王忠嗣的事情,牛仙客上书为其申辩求情时,还不如杜士仪这个外人,但他在陇右期间,因公务几次三番需要牛仙客的合作,每一次牛仙客的反应都相当迅捷而果断,从来就没有拖沓推诿,故而对这位河西节度使,杜士仪绝对没有半点小觑之心。也许牛仙童口含天宪而来,看似威风八面,可要是真的牛仙客为了仕途上更进一步,而选择了不惜和这等阉宦联手,也不至于其在萧嵩走后执掌河西节度以来,却几乎从未和吐蕃开战过。

须知挑起边衅,继而建立军功,这是入君王法眼最好的办法!

当然,敬服是一回事,信任又是另外一回事,上次高适回来,曾经对他说姚崇之孙姚闳乃是牛仙客的节度判官,似乎对他不以为然,他也不得不防。

“天启,你去叫文申来。”

在陇右呆了两年,宇文审的诗赋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骨,而行文风格也越发珠圆玉润,连王昌龄和高适也都赞叹这是最符合朝堂君臣审美的盛世文风,而这一切,也从他的言行举止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他本就出身关陇士族大家,早年经历过父亲的仕途蹉跎,其后又见证了父亲的飞黄腾达,最终是父亲的贬死……这所有的经历都让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看问题也更加深刻。而种种实务的历练,世情的通达,已然让他得到了真正的蜕变。

“杜师有事吩咐我?”

杜士仪审视着自己真正收入门下的第二个弟子,笑着点了点头后,便招手示意宇文审到身前坐下,这才开口说道:“你代我去河西凉州,去见河西节度牛大帅,通报积石山一带吐蕃增兵之事,顺带告知于他,钦使已经到了鄯州。他若询问细节,你不妨将今日牛仙童和我相见的情形一一告知,不用隐瞒。”

宇文审立刻欠身应道:“杜师放心,我明白了。”

“嗯,第二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