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官声(第1/3 页)

一世富贵电子书 安化军 480 字 2024-02-18 08:30:49

寒风在十一月十二这一天彻底止住了,恢复了精神的太阳当头一照,积雪很快化去,被冻得有些僵硬的开封城又活了过来。

这次风波徐平最后只是得了一次褒奖,当然这是表面上的好处。实利就是既证明了自己有立足朝堂的能力,也向朝臣表明了在皇上心里的地位,不会再有人来找无谓的麻烦。

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徐平从李用和家里买下段老院子的老宅后,跟周围邻居谈买房的事情一直不顺利。炭价风波后,邻居们突然都通情答理起来,只用几天时间,就彻底谈妥了房价,并很快把房子腾了出来。

这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报纸,但舆论的力量却不可小视。随着朝堂的震动,按户配炭来自徐平的建议也传了出来,京城百姓嘴碎的脾性不改,很快传得满城皆知。

徐平本是开封府人,京城百姓天生就有一种亲近感,有了这种善事加成,百姓更加把他看作自己人。买房子买地,徐平从来没有少过别人的钱,也没有依仗权势盛气凌人,有舆论帮忙,反而没人为难他了。

笼罩京城多日的乌云终于散去,天上红红的太阳洒下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徐平骑着马出了万胜门,不急不缓地向当年的李用和家走去。

这里是个好地方,离着大路不远,又距金明池、琼林苑那些热闹去处有一定距离,最适合徐平这不事张扬的风格。再者徐家正商量把当年被马季良家强买去的酒楼买回来,刚好离着不远,两下里照看着方便。

太后倒台,马季良和王蒙正两家便很快败落,官职一贬再贬,现在都在小州当着监当官。王蒙正家还有刘从德的寡妻在,勉强支撑门面,马季良家则是彻底败落了。当年马家与徐家的形势现在刚好反了过来,马家也不敢把酒楼卖给别人,只能等着徐家接手。

当年马家没有把徐家逼到绝处,现在徐平也不会对马季良一家赶尽杀绝,无非是公平买卖,价钱马家也不敢要高了。

除了真正心胸狭窄的人,这时候官面上的人家大多也是这样,只要目的达到了,何必赶猪入穷巷?这个年代阶层变化剧烈,一两代的时间就可能翻身,何必给自己惹下世世代代化不开的仇怨?

实际上与马季良身份差不多的王蒙正,自己虽然贪赃枉法屡教不改,后来因为与父亲小妾私通生子而被编管永不录用,但其几个儿子却是文学名家,跟苏轼交往甚厚。其在家乡的王氏书楼更是一时之盛,藏书之多,规模之大让后人惊叹。

这虽然是闲话,却是当时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