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节 李鸿章的后路(第1/4 页)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48 字 2024-03-12 07:07:38

第七百八十二节李鸿章的后路

方山走后,李鸿章大发了一通脾气,砸碎了满屋子的名贵花瓶、推到了屏风。.

但他冷静下来后,立刻开始后怕。

大明对大清的兼并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这一点都不怪,怪的是他们这时候才有了兼并之心,而不是十年前,不是二十年前有。

李鸿章对一下,大明拥兵数百万,如果他们要北伐,谁能挡得住?

湘军?

淮军?

楚军?

还是八旗绿营?

他甚至假定日本跟大清结盟,好似也打不过大明,至于洋人,有人会为了大清跟大明数百万雄狮开战吗?大明打法国的时候,没见有人帮忙,大明打美国的时候,同样没见到有人帮忙,西方国家以利为重,看不长远,这是李鸿章的认识,所以他认为没人会帮大清的忙,是英国也只是嘴说的好听,李鸿章是最不信任英国人的。

一旦大明北伐,夺取了天下,他李鸿章此时不配合的话,到时候哪怕他死了,他李家被满门抄斩,他也无法接受。宗法制度下的家国天下观,臣子对谁当皇帝不在乎,但最自己的宗族格外重视。

但李鸿章可做不到唯大明的命是从,想他堂堂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要苟且于敌国,他忍不下这口气,所以才大发雷霆。何曾有人敢这么威胁过他,朝堂那么多人诋毁他,也不敢威胁要杀他满门。可是现在被威胁了,还是一个极有可能做到的人,大明国的皇帝。

他不敢忽视,连夜去求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对李鸿章没有好感,受翁同酥的影响,他一直都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奸臣,是站在慈禧一边的后党,跟翁同酥等站在他身边的帝党不同。

但是李鸿章的主见倒是挺附和光绪的胃口的,那是主战到底,调湘军楚军参战,调八旗新军参战。

慈禧此时地位尴尬,面对着即将亲政的皇帝,她用修建颐和园刁难,说修园子给自己养老,其实是想在观望一段时间,她不放心自己交出权力后的政局。

所以她始终暗支持李鸿章等主和派,之前的朝仪,李鸿章等主和派明明都已经达成了跟日本和谈的一致吗,怎么突然改观要主战了。

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不敢轻易出口,以防祸从口出。

甲午战争其实也是慈禧和光绪权力斗争的关键一战,此战战败后,一方面黑锅给李鸿章背了,一方面大大打击了主战的帝党,给慈禧继续掌权提供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