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节 反弹(第1/5 页)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48 字 2024-03-12 07:07:38

李提摩太离开了郓城,但是他并没有离开赈灾工作。

尽管他无法进入河南,但是大明的铁路已经修到了河南。

从河南返回的火车上,总是坐满了灾区的难民,李提摩太也挤在一个拥挤的车厢中。

即便只是赶路,他也没有停止救助工作,他将一些必备药品和工具也带到了火车上,不停的给扯上的乘客看病,对于他的行动,火车管理人员不但默许,而且相当的尊重,提供了各种方便。

火车的速度很慢,简易铁路无法支持高速运行,否则太危险,每小时只能行进十公里,从河南到青岛需要十天。

六天后,李提摩太才回到了他救灾的出发点,青岛口岸。

跟来的时候不一样,青岛也挤满了灾民,都是从山东、河南等地运送来的灾民,但是秩序井然,因为这些灾民在出发之前,就已经被组织好了,都是整户整户的家庭。

李提摩太知道这些灾民将从青岛出发,坐船度过渤海湾,从大连口岸进入东北,因为他也将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东北,继续在大明的救济站中为灾民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在东北找到安稳的生活。

不过李提摩太有些担心,他打听清楚,这是大明的单方面行为,并没有得到清王朝的同意。李提摩太在青州救灾的时候,就始终很不明白,为什么清政府不让灾民迁徙到东北去,他倒没想过开发东北的问题,那是政治问题,他不关心,他当时考虑的是,辽宁一带的粮价只有山东的十分之一,如果能让灾民去哪里生活,会让更多人活下去。

可是清政府严格执行防边政策,第一是不太愿意让灾民流动,从而变成流民,明末镇压农民起义失败,就是因为始终无法组织流民移动,第二则是清王朝执行的禁边政策,他们担心汉人进入东北,会占据满人的龙兴之地,让将来失去江山的满人无处可去,入关两百年,满人高层始终没有将自己当成这个国家的一份子,只是把自己当成是征服者。

显然大明政府打破了清王朝的政策,正在将大量的难民迁往东北,李提摩太不管政治,但他明白这种侵犯领土的行为,很可能会引发战争,如果在此时中国地区两个最大的国家间爆发了战争,对两亿灾民来说,无异于最大的灾难。

但他心里是支持大明政府的措施的,因为他觉得这样能救更多的人,至于什么领土了,什么政治了,什么利益了,那不是他关心的事情。

李提摩太将他的观点通过信件转回到了欧洲,很快还发表到了报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