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节 生命之路(第1/4 页)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48 字 2024-03-12 07:07:38

各国公使组成联合外交团,跟满清总理衙门关于救灾事宜扯个没完。

满清为了证明自己确实有救灾的能力和决心,甚至将李鸿章从前线紧急调回,让李鸿章全权处理跟洋人谈判和救灾事宜。

在满清朝廷看来,可能这时候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在北京的联合行动,比苏北的太平军攻势威胁更大。

李鸿章一边跟洋人谈判,一边破格提拔了一批新人,说他们是新人,不是说他们的身份新,而是他们的思想新,这批人全都是这几年跟着李鸿章在京津推行洋务运动的人物。

有主持天津机器局的道员沈保靖,帮助李鸿章在烟台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盛宣怀这样的以主持企业出身的另类官员,并推举沈葆桢为赈灾大使,全权钦差,赶赴灾区,监督赈灾。

历史上,李鸿章就负责过赈灾,而且也是大胆启用这些洋务派新人,利用这些人主持企业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管理办法,严格监督赈灾事宜,查遗补缺,效率比拖沓的地方官要高了不知一筹,同时还用雷霆手段,对那些贪赃枉法的家伙下杀手,很是杀了一批官员。

不过李鸿章自己去不了灾区,沈葆桢比李鸿章更狠,因为李鸿章多少是这个时代一个正常的官员,李鸿章是事也做,钱也挣,沈葆桢却是一个只知道做事,不知道贪财的人。

沈葆桢跟李鸿章一样,是得到曾国藩的举荐才开始发迹的,但是他被曾国藩举荐到江西任巡抚之后,却切断了江西供应湘军的军饷,被人骂作忘恩负义,可这些钱他一分都没贪,全都用作恢复江西地方了。

所以这是清末少有的铁面无私的廉洁官员。

沈葆桢眼里揉不得沙子,因此杀的人就更多,所到之处一片鸡飞狗跳,甚至出现了他还没到地方,就有地方官悬梁自尽的情况发生。

在沈葆桢这样不容妥协的官员加上洋务派官员的科学管理,赈灾的效果确实大大提高,能发到灾民手里的物资比过去多多了,救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但依然是杯水车薪,因为清廷能用来赈灾的资源实在是太少了,失去了上海和江南财赋重地的清廷,财政状况急剧恶化,这几年支撑清廷财政的,一个是不断的借款,一个就是在内地广种鴉片,贩卖获利。

因此清廷的赈灾努力,没有得到洋人的承认,大家一致认定,清廷自己根本就没有处理大灾的能力,希望清廷许可洋人救灾团进入灾区。

反倒是大明此时突然找到了李鸿章,对李鸿章救灾的努力做出了认可,并且表示,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