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节 反攻(第1/4 页)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48 字 2024-03-12 07:07:38

老实说,李鸿章是在烟台条约谈判中,才第一次展现了他的外交才华。

在这次谈判中,专业的威妥玛不断采用撤使、断交及武力相威胁等方式,多方面对李鸿章进行施压,换做其他满清大臣,恐怕早就承受不住压力而妥协了。

但是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运筹帷幄、掌控全局,以询问、安排、部署云南巡抚岑毓英对马嘉理被杀案的侦破、审理等工作,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再是之前在天津使用的痞子手段,试图蒙混过关。

发现英国人坚持单独跟清廷谈判,而谈判的内容是关乎利益问题后,李鸿章立刻将英国的一系列蛮横要求公之于众,同时利用其他国家对于英国试图独占中国利益而不满的态度,给英国施加强大的压力,力挽狂澜保护了一些利权。

显然他已经对西方的外交方式掌握纯熟了,而且诞生了他标志性的外交思想以夷制夷。

但因为国力限制,李鸿章依然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比如在威妥玛的坚持下,给英国进口商品减免了一定的厘金,但是却以此换取了英国接受清廷提高鴉片厘金的要求,这给清政府争取到了一笔丰厚的利税。

威妥玛看似为英国争取到了足够的利益,可问题伤害到了鴉片利益集团的利益,结果这份《烟台条约》反倒是最后在英国议会没有获得通过,知道10年后英国议会才予以批准。因此这份条约,除了清政府再一次丢人之外,在利益上反而没有什么重大的损失。

倒是大明从这次事件中,利用军事压力,夺取了在云南修建铁路的特权。

跟总理衙门签订了协议,允许大明在云南修建铁路,并且给予了三十年的专利权,任何国家和个人,除非得到大明的许可,否则不能在云南修建铁路。由于跟大明有协议,英国默认了大明的这个特权,而法国人还没有恢复国力,他们正在努力重整军备,恢复法国在欧陆的大国地位,还没有能力在东亚跟大明竞争。

在获取了这份特权之后,大明立刻启动了铁路计划。

铁路建设,名义上是给予了广九铁路公司,可事实上,修建的权力其实是给了兵工厂,因为广九铁路公司同时交给了兵工厂运营。

过去的兵工厂,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官方机构,从设置上和兵工厂员工的心理认同上,他们都认为这是一家官府机构,类似于明清的官办作坊。可是经过郝可久改制之后,兵工厂变得不一样了。

郝可久这个出身于日升昌的掌柜,是一个非常强势的管理者,这是日升昌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