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节 打断日本伸出的爪子(第1/4 页)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48 字 2024-03-12 07:07:38

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朱敬伦不由得感慨小日本随机应变的能力。

可以说日本这次入侵台湾,把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做的滴水不漏。

在入侵台湾之前,日本国内弥漫着一股征韩的舆论氛围,出现这种氛围,首先应该怪朝鲜给了日本理由。

讨幕运动成功之后,日本宣布建立天皇为核心的中央政权,接着开始维新运动,废除旧时代幕府的对外关系,一方面跟西方各国包括大明等找上门的国家签订了贸易条约,接着主动出击派使者到北亰和平壤要跟满清和朝鲜两国签订新的条约。

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外务大丞柳原前光被派前往天津,与直隶总督李鸿章签订了《清日修好条规》及《清日通商章程》,期间同样发生了礼仪之争,清廷要求日本使者三拜九叩,副岛种臣坚持认为他是外国的特使,不是皇帝的臣属,只作三揖。最后因在天津教案上露了一手后,被认为擅长洋务而被清廷委托处理洋务的李鸿章觉得这不是个事,他是一个务实的人,所以最后就随了日本人的愿望。

但是日本到朝鲜的外交活动,却出现了挫折。明末日本在朝鲜跟大明軍队打过一仗后,丰臣秀吉被打退,明白了日本的国力还无法染指大陆,之后主政的德川幕府始终采取了友好态度。朝鲜几乎是唯一跟日本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日本称之为通信国。两国官方定期通信,交换态度。

不过之前跟朝鲜的通信交流,德川幕府委托给了对马岛的大名处理。对马藩在朝鲜设置了固定的机构,命名为草梁倭馆。通过这个草梁倭馆向朝鲜传达日本国书,进行双边贸易。

可是之前,不管是德川幕府还是对马藩,都绕过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皇的问题。但现在日本人宣布政权归于天皇了,所以他们开始使用天皇的名义给朝鲜传递了国书,满清那边都不怎么在乎,朝鲜人却怎么都无法接受。

因为国书中多次出现了皇国、皇帝等词汇,这让朝鲜完全无法接受。朝鲜国王都不能自称皇帝,品级上只相当与满清的郡王,现在好了,日本人在国书中强调他们的国王是皇帝,这让朝鲜如何自处?接受吧,好像承认了日本天皇也是皇帝,那么朝鲜无形中就低了一辈。给日本人回信怎么办,朝鲜国王可不敢自称皇帝,称郡王的话,还不够丢人的。

所以朝鲜人拒绝接受这份国书,草梁倭馆的接待官称病不见日本使者。

日本跟朝鲜通信三百年,因此中断了联系的话,对日本外交来说是一个大失败,日本人其实很积极,他们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