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节 统一教育(第1/4 页)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48 字 2024-03-12 07:07:38

丁日常来到天津,也没得到好评,因为他做的比曾国藩更刺激人。

丁日常的做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安抚洋人,不惜一切代价的安抚洋人。

他一到天津,马上调拨资金帮洋人重修教堂,修缮育婴堂,严刑审讯涉案人员,好言抚慰洋人。结果惹的天津士民人人骂他丁鬼子、丁小人。四处张贴无头告示,揭发他在苏抚任上腐敗受贿的不法情事。

丁日常没有曾国藩那么看重名誉,对此根本不在乎,说:“做官的谁不被人骂?官越大,骂的人越多。宰相肚里能撑船,他骂他的,我行我的。”

朝中言官弹劾他,他还敢大张旗鼓的跟那些清流言官打对台。

他上书说,国家大事受迫于清流,才导致国家受无穷之累,将两次鴉片战争都归罪于清流们毫无理智的一味主战。

丁日常的态度倒是赢得了洋人的一些好感,暂时威胁之词少了一些。

丁日常出自曾国藩的幕府,跟李鸿章共事过,李鸿章现在发迹,手握大权,时常保举丁日常,在曾国藩面前也对丁日常赞誉有加,可是丁日常这个人做官不太廉洁,这一点曾国藩之前不太认同。

但是曾国藩明白,这种乐于同流合污的人中,也有人才,比如李鸿章就是一个,现在看来丁日常也是一个。

看到丁日常将外人对自己的苛责一下子都吸引了过去,曾国藩慢慢换过一口气,他慢慢接受了目前的现状,那就是他只能在外界的责骂和顾全大局之间选择其一,他选择宁得罪于清议,不敢贻祸于君父。

此时在大明,也是民意汹汹,洋教在整个中国都是没什么市场的,不然他们也不需要靠办育婴堂,从小培养教徒,不用收拢一大帮子地痞无赖,可以说在中国士大夫精英之中,对于洋教是没什么好感的。

哪怕是之前对办工厂、开港口等新式产业比较支持的新派人士,在面对洋教的问题上,也抱着抵触的心态,这一次他们集体失声,没人为洋教呐喊,结果报纸上天天刊登着大家对曾国藩的失望评论,显然都出自那些保守士大夫阶层,而之前他们是曾国藩最坚定的拥趸。【零↑九△小↓說△網】

他们之前拥趸曾国藩,也是因为曾国藩告诉他们,多办一所学校,将来就少一座教堂,多收一个学生,将来就少一个洋教徒。可以说他们之前支持曾国藩,完全是出于内心深处一种文化排外心态,是出于对洋教的方案,仇视和憎恶。因此曾国藩的鼓动,反而是那些越保守的人,越拥护。

但是现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