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节 官办企业改革(第1/4 页)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48 字 2024-03-12 07:07:38

朱敬伦对国有企业向来没有好印象,相比那些把国有企业称作毒瘤的新式专家,朱敬伦的认识要客观的多,他清楚国有企业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计划时代肩负了国家工业化的责任。

但朱敬伦很清楚,改革开放之后i爆发的各种问题,却让国有企业完全是政府一个尾大不掉的包袱,政府想甩包袱吧,但又不能不顾数千万员工的工作问题,不甩包袱吧,接连的亏损让政府财政压力很大,总之尾大不掉,割掉会痛,不割也会痛。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下没有竞争力,这是必然的,尽管有人举例西方也有国有企业,但第一朱敬伦很了解,西方的国有企业也是低效的代名词,第二,朱敬伦从来不是一个媚外的人,西方人的东西从来不会成为他评判事务的标准,他绝对不会因为西方人如何如何,就觉得一定是正确的,西方人吃牛排,朱敬伦更喜欢吃炸酱面,不能就此认为炸酱面就不如牛排。

他最多将西方的发展当作参考,可就连西方人都搞不好国有企业,那这个制度他还是不要碰了。

因此朱敬伦从来没有像洋务运动那样,让官府出面直接做大企业,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位于新安县南头半岛南山上的兵工厂。

兵工厂毫无疑问属于重工业,在当时广東还没有一个人懂得使用蒸汽机的情况下,除了国家来办,别人根本不可能办,没有经验知识办,也没有那个资金办。

但现在蒸汽机和机器已经在广東的缫丝和茶叶两个行业推广开来,而这两项产业,可都不是聚集在城市里,而是贴近乡村,因为无论是蚕茧还是茶叶,都是比较娇嫩的原材料,不适合远距离运输,只能就近加工。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行业出现的工业化倾向,让机器制造在大明出现了,大批过去通过修理洋人轮船积累起机器经验的铁作坊开始涉入机器制造,目前在广州府流行的机器大偈基本上都是广州和佛山的铁作坊生产的。

轻工业的发展,最大的溢出效应是给重工业提供了一个市场。

作为目前可以说是最大,最工业化的兵工厂,此时进行改革,应该是一个最好的时候。

朱敬伦向来认为,在最好的时候进行改革,是成本最低的时候,等到一个行当已经进入末路的时候,就犹如已经病重时才治疗,只能开刀动大刑了。

缫丝也茶叶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器市场,这些机器兵工厂都能仿制,而且质量更好,至于需要高精度加工能力的各型马力的蒸汽机,目前兵工厂几乎是广東唯一有能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