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节 广府银行(第1/5 页)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48 字 2024-03-12 07:07:38

虽然有些莫名的兴奋,但一想到跟英国佬的差距,朱敬伦就又开始有点沮丧了。

英国人现在每年棉纺织品一项产业的输出就超过5000万英镑,折合1亿5千万两白银,而他们在1863年到1867年一次繁荣期期间,新注册的股份公司资本就达到了7亿英镑,这还只是新增,就更让让人感到无力了。

显然赶英超美,必须全民一起努力,单靠朱敬伦一次成功的金融投机,是远远不可能完成工业化积累的,更何况他这些钱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转化为产业资本,因为中国没有那个基础,英国人是只要有钱,就能扩张工业,二战前英国重工业几乎全部去工业化了,但是一旦发现战争的迹象,他们立刻投资,很快就能打造出一套重工业体系来。

这就是工业化的力量,一旦完成了工业化,积累的工业化知识,随时能让他们重新武装起来。

这些现在中国,现在的广东还根本做不到,空有钱而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如果工业化那么简单的话,十三行时期聚敛的上亿两白银资本,恐怕早就让中国工业实力翻了几番了。

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离不开银行业,广东现在银行业,甚至整个中国的银行业,全都控制在外资手中,靠这些外资来给中国工业化提供资本,显然不靠谱,这些都是一些专注于贸易的资本,他们更乐意给商业资本贷款,甚至直接进入商业领域炒作,连汇丰这样的银行,都是靠着投机生丝等大宗商品发家的,他们要的是快钱。

必须有自己的银行,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建立银行,是这个贫瘠的小国工业能够成长起来的最大愿意之一。

伍崇曜结束了跟丹麦和瑞典的外交谈判之后,这段时间除了继续努力学习外交知识外,也没什么特别的任务,组建银行这种事,交给他十分合适。

立刻就将伍崇曜叫过来,跟他商议了一下此事。

朱敬伦还询问伍家是否入股。

将这种传统商业家族能够引导成现代资本家族,就等于将农业社会的商业资本,转化为了工业社会的工业资本,这一点跟日本和韩国先后鼓励财阀的道理是一样的。

伍崇曜一听跟朱敬伦合伙做生意,当即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朱敬伦在伦敦发的战争财他也有份的,他的收益不会比朱敬伦小。

事实上朱敬伦想的过于乐观了,经济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并不是单靠一点历史记忆就能呼风唤雨的,他跟伍崇曜两笔庞大的资金注入市场,引起的市场反应是巨大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