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节 朱敬伦出山(第1/4 页)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48 字 2024-03-12 07:07:38

广州的兵能闹饷,他们新安的兵凭什么不能闹。

上次跟着朱敬伦7去过广州的一些营官觉得,反正都去过一回了,也没见发生什么事。

不闹一闹怎么成,至于赤湾这里,对峙的主要是乡勇,并不是所有的县勇都跟着家族去了,远离赤湾的客家县勇,以及九龙的、沙井的县勇都闲着呢,来的主要还是赤湾村附近的县勇,他们主要是担心洋人登岸影响他们的生活。

上万县勇中,至少有七八千都无所事事,暗中勾连一番,一个营官率先带自己人找船往广州去了,其他人有样学样,生怕落了人后,一番鼓动,又是数千人赶往广州。

对于县勇去闹饷,那些宗族首领们的态度很不一致,有的是支持族中子弟去闹一闹的,闹一闹有钱拿,有的则是反对的,他们觉得让这些不知轻重的年轻后生都跑去广州,谁知道会闹出什么事,万一急了杀了官,那可就是造反了。

意见不一,就禁不住,就有人去,有人留,可是这种事一旦开了头,就无法停止了。

人家去是要军饷的,你让那些被族长、乡绅强行留在村里的乡勇怎么想?

一个一个悄悄勾连,偷偷跑到别村找自己的军官,然后一群一群的就悄悄出发了。

人越走越多,甚至连跟洋人对峙的那些县勇都不安分了,在这里跟洋人对峙,有没有军饷拿,附近的几个村子供给的伙食都不好,几家还抠抠搜搜的想要其他村子分担,让这些火枪兵跟洋人对峙都没有心气,终于有人开始开小差了。

眼见无法收拾了,这时候有人听说朱敬伦在南海县给母亲守墓,一商量,十几个有威望的乡绅决定出面,去请朱敬伦回来坐镇。

朱敬伦妆模作样的听他们说完,露出一个震惊无比的面容,当即不二话,立马跟他们下山,赶回新安。

朱敬伦一到,事情就好办多了。

先去跟赫德商量,朱敬伦的信用还是值得信任的,赫德答应先撤走军舰,英国人来这里其实并不是准备打仗的,伦敦宣言到了香港后,额尔金迫不及待的就撤走了军队,大部分撤回了印度,军舰也只留下了十来艘,根本就没有打仗的准备,所以他们更希望和平。

军舰撤走后,乡勇们的心也就安定了很多,看朱敬伦的面子,也撤了乡勇,乡勇一撤,香港的英军也撤回了香港,瞬间就瓦解了洋人这个麻烦。

其实也就是一个互信的问题,老百姓总觉得洋人上岸没好事,对洋人保持一种深深的不信任,洋人也不信任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