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第一个分厂(第2/3 页)

大国军垦 大强67 693 字 2024-05-24 00:24:30

人还多,这样的企业靠啥挣钱?

设备老化问题好解决,既然是分厂,总厂那边自然会拨款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定的调子这边就是生产普通钢材,所以不需要多先进的设备。只要把普通钢材的质量做大做强就好了。

而人员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把没用的人全部裁撤显然也不现实,只能充实到一线去。

到是有一件事让魏玉祥很欣慰,那就是这个厂面积总够大,还有闲置的厂房,这样一来,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上马新设备,原来的高炉可以不停产。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再更新老设备,工厂没有停产期也就不会亏损。

而那些闲杂人员正好趁这个机会编到一线工人当中去,原来的三班倒改成四班三运转。

谢尔盖对于沈钢完善的体系到是大家赞赏,特别是沈钢那些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研究人员,还真不是一般工厂能比的,这就是底蕴啊!

科室人员经过一夜的公关大都无果,不想失去工作的人自然也就开始认命。

而那些真有办法的,自然就会调走,还有一些比较有志气的,选择了自己下岗。战士钢铁厂是不支持停薪留职的,这些人的关系就挂回了工业局。

方案定下来之后,又一次召开了全厂大会,这次,战士钢铁厂的人成了主角。

首先魏玉祥宣布了两个厂的合并,并且宣布了战士钢铁厂的注资规模和未来沈钢的发展前景。

然后他又明确了一线职工的工资待遇会上调%30,而且这个浮动并不封顶。

那些必须保留的科室,人员待遇只发原来的基本工资,当然也有奖金,而这个奖金其实就是根据业绩来评定的。

比如合并后的供应科和销售科,人员精简后会根据他们的进货和销售量给与奖励,这份奖励要比普通工人高。

技术科就更别说了,这是魏玉祥最重视的部分,这个科不但没有精简,反而增加了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工人。

他们的任务就是带领车间技术员对设备进行改进和优化,有成绩的给予重奖。混日子的发给三个月的基本工资,到期仍然没有改变,档案退回工业局,自谋生路。

魏玉祥的方案显然对一线工人是最有利的,只要好好干活,工资一下子增加那么多。这让工人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对这个联营充满了期待。

而那些走不了,又不愿意下车间的科室人员为了工资也不得不去了一线。

这次的新设备魏玉祥没有选择进口,而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