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首站安萨尔多(第1/6 页)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银刀驸马 818 字 2024-02-22 18:59:08

,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对俄国,俾斯麦首先建立了一个“善意”的德奥同盟,接着邀请俄国加入,这样彼得堡就不再期待与法国结盟了。同时,在涉及土耳其的“东方问题”上,俾斯麦暗中支持俄国与英国对立,以消弭两个侧翼大国步调一致包围德国的机会。对法国,俾斯麦怂恿其向非洲和亚洲发展,从而与英国的殖民利益产生冲突。对英国,柏林明确表态无意插足海外,同时在埃及事务和黑海海峡问题上协助英国牵制法俄,以换取伦敦的友谊。这样一来,英俄奥三国皆有一定矛盾,它们需要德国的程度将大于它们互相需要的程度,于是德国成为大国事务中最有分量的中间人。它的国际形象被认为是积极的,它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工业进步也没有被认为威胁到了和平。

但俾斯麦建立的这个体系也有缺点:它是一种永恒的动态平衡,需要极高水平的理解力才能加以操作。俾斯麦认为,一方的强大导致另一方的恐惧,德国统一的完成必然带来外部环境的恶化,这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除了节制力量、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结盟关系外,德国并没有更好的出路。换言之,柏林必须始终与不安为伴,不可能获得绝对意义上的“解脱”,而大多数领导人是忍受不了这种状态的。另外,“铁血宰相”是一位古典政治家,在完成统一事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只需要说服威廉一世国王和少数高级将领,却缺乏应对民意及其代表的意愿和经验。俾斯麦甚至有意识地把德意志帝国的代议政体和宪法条款搞得简单化,方便自己完全靠一人的智慧把握国家大政。但进入80年代,新兴工商业阶层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他们要求效仿英法等国、攫取海外殖民地,并且在国会里控制了话语权。这个时候,仍在以70年代之前的经验把握方向的俾斯麦有点招架不住了。

9073年,德意志帝国国会通过了独立后第一个十年海军发展计划,旨在建成一支以巡洋舰、鱼雷艇和岸防铁甲舰为核心的防御型舰队,保护德国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利益。俾斯麦对这个方案持认可态度,但始终反对过早建立英国式的大海军。除去经济方面的考虑外,这依然是基于他对“绝对安全”观念的否定——拥有最强陆军的国家同时又在追求第一或第二强的海军,这将使所有周边国家感受到无可比拟的压力,并在最坏结果到来前就联合起来对其进行制衡。而柏林不像英国那样拥有超然世外的地理优势,一旦发生冲突,法俄两国立时就可自陆地侵入德国领土,结果将是一场灾难。

那么,德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