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药厂奇灾(第1/6 页)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银刀驸马 818 字 2024-02-22 18:59:08

,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哥老会产生之后,在各地迅速发展,南方所有省份和北方部分省份都有它的组织,以四川数量最多,力量最大,不仅有无业游民、贫苦大众,还有各地的地方势力、军营官兵也纷纷参加袍哥,主持码头。最新章节全文阅读/strong【首发】 无钱无势者当袍哥是为了求得结援互助,有钱有势者当袍哥是为了控制地方,培植羽翼。在这种风潮之下,“袍哥能结万人缘”,“上齐乌纱帽,下齐讨口子(四川方言,即乞丐)”等民谚,说明袍哥的影响真有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作为一种帮会组织,袍哥提倡侠义与互助共济,重视宗法观念,以“桃园聚义”、“瓦岗威风”、“梁山根本”为榜样,相互间均称兄弟,甚至有“有饭大家同吃,有难大家同当”的口号。在某些地方,也的确能做到相互帮助,凡是袍哥,到了别的码头,只要拜了码头(拜码头有一定的规矩与隐语),也会吃住不愁,故而有“千里不要柴和米,万里不要点灯油”之谚。

袍哥会在民间的势力如此强大,丁直璜为了一桩已经有了“天谴”定论的案子,竟然胡乱牵扯到袍哥会身上(丁直璜本人可并不这么认为),这样的糊涂作法,很容易激起民变。

四川的社会状况本来就不算稳定,丁直璜这样的乱来,一旦引发民变,全川势必陷入动荡之中,由此所带来的灾祸,可就没法估量了。

想到这里,刘光第禁不住对川中的时局更加的忧虑。

“今日闲来无事,且天色极好,不如我们大家一起去杜少陵草堂游玩一番如何?”学子们当中有人建议道。

“也是,天气炎热,杜少陵草堂一带风景怡人,我等正可前往乘凉,偷得浮生半日闲。”有人立刻应道。

当下学子们纷纷表示赞同,刘光第和杨锐这两天一直感到有些气闷,想出去走走。听了这个建议也欣然同意,于是学子们收拾收拾之后,便纷纷结伴而行,或乘车轿,或骑骡马,前往杜甫草堂。

刘光第和杨锐到了杜甫草堂,此时游人已然不少。多为尊经书院的学子,原来天气炎热。他们也不约而同的来此游玩,当下诸学子相见,自是热闹。

杜甫草堂乃昔日瑭杜甫在成都躲避安史之乱时所修建的临时栖身之所,后杜甫离蜀,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下来。杜甫草堂经梥、邧、眀、乾历朝多次重修,奠定了现今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使其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