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 依靠谁?(第2/3 页)

天朝之梦 大罗罗 579 字 2024-02-22 21:31:30

,否则中国人一旦将铁轨铺到鄂毕河畔,那么西西伯利亚就危险了。”

“好的,我会在谈判中坚持到底的。”尼古拉皇太子道。和曾国藩的谈判是他同戈尔恰科夫公爵一起主持的。和朱济世一样,亚历山大二世也在培养接班人。

“在中亚,我们必须坚持古里耶夫——阿克莫林斯克线,绝对不能再退半步。”亚历山大二世提到的古里耶夫就是后世哈萨克斯坦在里海北部的重镇阿特劳,此时是俄军的重要据点。而阿克莫林斯克就是后世的阿斯塔纳,同样是俄军大要塞。俄国人在这两个要塞直接画了一道直线。作为他们在中亚的底线。虽然后世大半的哈萨克都归属了大明,不过俄国人留在手里的却是当时的精华部分。

“我也一定会坚持到底!”

“很好。”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又将话题转到了俄国的农村公社。“尼古拉,除了外交谈判,你也要更多的关心俄国农民,抽空去视察一下农村,看看改革以后的农村公社发展的怎么样?特别要关心农村公社自治的情况。米尔大会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真正能反映绝大多数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公社的土地是否可以真正合理的进行分配。这几点将直接关系到农民是否可以长久成为帝国稳定的依靠。”

亚历山大二世细心地向儿子交待着俄国农村问题的几个关键因素——重中之重就是搞好农村公社的自治。俄国的农村公社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不过之前是由贵族地主和他们的管家控制着。和中国的士绅地主类似,这些拥有成千上万农奴的俄国贵族地主在改革前是俄国农村的统治者。而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后,大量的贵族地主迁入城市居住,其中一部分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变。这当然是沙皇改革的初衷,但是问题也随之产生,俄国的农民由谁来管束?

于是沙皇和沙皇的顾问们就想到了强化农村公社。用原本被地主控制的农村公社作为管束农民的工具,可是同时沙皇又不可能派出不计其数的官员去管理农村公社,沙皇政府可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支付官员的工资。所以亚历山大二世和他的大臣们就想到了一个听上去非常不错的办法——公社自治,而且还是玩真的!改革后俄国农村公社作为事实上的基层政权,是由全体公社户主在米尔大会(公社大会)上面投票产生的,而且还是一户一票的普选。真是非常民主的基础选举,甚至连此时的英国都没有这样的选举。

而与此同时,沙皇和他的臣子们却又固执地认为农民是国家保守力量的支柱,是沙皇统治最坚实的依靠,因为农民从来也不要什么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