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宪政不是仁政 狂求月票(第2/3 页)

天朝之梦 大罗罗 579 字 2024-02-22 21:31:30

才当选总统的。”

“我大明是不是应该效仿法国,也采取一些保护小农的办法?”左宗棠试探着道。作为传统的儒家官僚。他自然是非常重视农事的。

“保护不了的。”朱济世却摇摇头,“拿破仑三世的努力最终也会付之流水,大明就不必白费劲儿了。”他看了一眼左宗棠,“现在大明还不是真正的宪政,和法国不同,朝廷不必依靠小农的支持,所以也不用去保护他们。”

这话虽然有些冷酷无情。但也是无奈之举。土地集中是大势所趋,朱济世无力阻止,而且内地农民如果能得过且过,又有谁肯移民边疆?开拓边疆,终究是艰苦且危险的。

“可是宪政和那个什么公民意识……皇上,如果大明的小农都变成目无君父之辈,又疾苦如此,只怕要起乱子!”左宗棠有些担忧地道。他也不在朱皇帝跟前废话什么教化万民的道理。而是直接指出了公民意识的危险性。

“所以朕现在才要苛待小农!”朱济世冷淡地回答。“对他们行仁政不过是让他们吃不饱饿不死,而且随着人口繁衍,小农数量会越来越多!如果现在不走出去,20年后就有五万万、六万万小农,靠汉地的十二万万亩土地,是无论如何都养不活的!”

这不过是个简单的算术,12亿除6亿。就是人均2亩田,现在的亩产量不过三百来斤,还要风调雨顺,而且还是原料粮。还没有扣除种粮,可能还有水分……这点儿粮食就算不交租子也不大够吃,况且皇粮国税总是要收的,剩下在农民手里的,又要打个折扣。想要丰衣足食根本是做梦,如果遇上什么灾荒,恐怕又要饿殍遍野了。

而且小农经营在规模化、机械化的大庄园农业面前,根本没有一点竞争力!现在大农业已经在东北、兰芳和中原内地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了。根据东北开发公司的报告,由于大批集体农庄庄园壮丁被征发,使得“租地农场”在东北的土地上迅速兴起。由于集体农庄土地是禁止出卖和转租给庄外农户的,所以不少无力耕种的农户就将自己名下的“份地”转包给同庄的其他农户,或者由农庄本身承租,使得东北农庄的农业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在兰芳,更多的则是资本主义的大农场的发展和兴盛,这些农场主要种植经济作物,收益相当良好。在大明内地,则是地主、富农向农场主转变。

如果不出意外,数十年后,大明帝国可能会出现2亿农村人口耕种30亿亩以上的土地,供养4亿甚至更多的城市人口的局面。再往后,还会出现几千万农业劳动力供养十亿甚至更多城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