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财团的责任 狂求月票(第2/3 页)

天朝之梦 大罗罗 579 字 2024-02-22 21:31:30

根本就供不应求,利润空间极大。在1850年度,南洋橡胶股份公司的净利润便突破了1000万银元,成为仅次于汇丰行的东亚第二大赚钱公司。

而以重工业为经营重点的兰芳行却是个亏损户,在剥离了南洋橡胶股份公司之后,1850年度兰芳行出现了120万元的亏损!主要是仿造的德莱塞击针枪出现大量不合格产品和兰芳行钢铁主业出现巨亏造成的。特别是后者,由于贝色麦转炉和杰森脱磷法(朱济世提出)的出现,使得兰芳行在1847年后所投资的所有钢铁厂的设备在一夜间全部过时。所有的坩埚炼钢炉全部面临拆除。大部分的炼铁高炉也面临升级改造,更有一部分使用高硫铁矿石为原料的钢铁厂矿面临直接关闭的命运——给铁矿石除硫的难度要大于脱磷。眼下的技术还很难做好。

结果,光是1850年度就需要减记资产130多万,预计1851年度还需要继续减记100多万元的资产,这个重工业的风险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啊!不过贝色麦已经打了包票,兰芳行的钢铁业务在完成这一次技术改造之后,很快就会成为财源滚滚的摇钱树,因为使用转炉法炼钢的成本比传统的坩埚法低了90以上,钢将从一种昂贵的金属一下跌落到比生铁贵不了多少的地步。

除了兰芳行在亏损之外,新成立的大明铁路公司、大明电报电讯公司、东北开发公司,同样是没有盈利的赔钱货。这三家公司现在都处于投入期,电报公司的投入还少一点,铁路和东北开发的投资都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说到铁路则又不得不提到贝色麦发明的转炉炼钢法了。因为眼下的钢材价格太贵,哪怕是英国也铺不起钢轨。现在世界上的铁路都是使用“板式铁轨”的,就是用很薄的铁片钉在木制的路轨上制成。但这种路轨的承重很低,所以虽然建造的成本很低,但长远来说很不划算。在低成本的钢铁出现后必然会被替代。

所以朱济世直到贝色麦转炉法出现之后,才下决心大建铁路——除了应沪、广九这两条超级繁忙的铁路线之外,朱济世准备让其他的铁路线一开始就使用钢轨而非板式铁轨。

至于朱济世透过杰森行控股的南洋行倒也是盈利的,不过其业务重点已经从原先的“苦力贸易”转向了造船业。由于这几年大明实行全面开放的政策,海禁已经成了过去式,海贸成为仅次于银行、钱庄的第二大投资热点,连带着往来南洋的大明的船票价格一跌再跌,“苦力贸易”的利润大不如前。倒是造船业的利润不断增长,成了个南洋行真正的利润源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