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东王之恼(第2/3 页)

天朝之梦 大罗罗 579 字 2024-02-22 21:31:30

量小麦。可是在京师周围屯田的各军报上来的小麦播种数字却少于预期,分得土地的农民虽然打心眼里面拥护太平天国,但是种地的积极性明显不高。离开圆明园出征的时候。杨秀清就在路上看到大量的土地抛荒!差人一番调查之后,杨秀清才知道。原来各军各师的官员对农事兴趣不高,没有全力督促农业生产,而分到土地的农民也没有什么种地的积极性——因为根据《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产品分配实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具体实行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分配方案!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同样的方法,在历史上只有在苏俄内战时期布尔什维克的军事gc主义中出现过,结果当然是在有力的支持了红军和革命战争的同时,造成俄国农业生产的大幅萎缩。现在杨秀清在北京周围试行同样的制度,还指望有什么好结果?中国农民固然朴实,但也不是傻瓜,既然口粮之外的所得都要交公,他们何不省点力气?

而在尚未实行《天朝田亩制度》的直隶和鲁北地区,农业生产情况倒是还行,但是太平天国的政权基础却极为薄弱。在大部分地区只是控制了县城和大镇,而无力将政权的影响推进到乡村。虽然太平军已经消灭了大部分据堡垒抗拒的地主武装,对直隶和鲁北地区的士绅阶级进行了彻底的镇压,但是却造成大部分乡村处于无政府状态。太平天国委派的县官所发布的命令只在县城周围打转,压根下不了乡。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素来是朝廷和士大夫共治,朝廷派出的官衙只到县城,以下的乡镇都依靠士绅自治,朝廷的税赋摊派也是靠士绅去征收的。可是太平天国遂行的是从根子上打倒和消灭儒家士大夫,统治乡村的士绅是他们第一个要消灭的对象,即使不消灭,也不可能利用他们来管理地方。至于学朱明搞官府下乡也不现实。因为没有儒家士大夫的支持,太平天国根本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官僚队伍来管理地方——这太平军的中高层识字的就不多,要是直隶、鲁北再用两三万文盲老农民来管理基层,真不知道太平军的政令要用什么办法来传达?学蒙古人把政令编成歌来唱吗?这广西客家话唱的歌,北方人能听懂?

因而太平天国虽然在辖区内摧毁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士大夫阶级,据说是从根子上消除了阻碍中国进步的最大原因。然而却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可以替士大夫统治的方法来治理地方,除了派兵下乡抢粮,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征收秋粮的办法了。

想到这一大堆的麻烦事情,杨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