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同年欢宴(第2/4 页)

一世富贵 安化军 480 字 2024-02-18 08:30:49

服一本正经,脱下来了才不能过于拘束。我们这个年纪,我自己又不是什么饱学大儒,天天都那个样子,我自己都会疯的。私下里依然以字辈相称,相公就免了。你们如果真地要把我供起来,我也没有办法,只是又何必呢!”

吴育和文彦博相视而笑,一起随着徐平走进门,惟有包拯敛容守礼。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礼,徐平希望自己留给这个世界的,能够尽量轻松活泼一些。

徐平主政事堂几天,私下里很多官员把他和当年的寇准相比,人人惧怕。其实徐平只是在整肃政治纪律,具体事务很少自己专断,大多都是尊重各位宰执草拟的意见。不过整顿纪律最让人感到难受,两府之外其本不受影响,宰执集团感到的压力最大。

政治纪律不整顿怎么行呢。李迪性子粗疏,吕夷简改不掉喜欢结小集团的习惯,宰执里面人心不齐,一直都有立小山头的倾向。政事堂里,晏殊是富贵宰相,杜衍清约自守而且任劳任怨,这两人不用徐平去管,其他几个可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徐平在中书并不能待几年,等到自己的同年进士长成起来,他必须去相位。不然朝廷里一帮他的同年旧部成什么样子,别人信得过,他还信不过自己呢。

这几年管得严一些,在两府立下规矩来,习惯了也就好了。等到徐平一走,说不定还会被人念好呢。人就是这样,管着不舒服,不被管了还是不舒服。

进了烧朱院,众人刚刚落座,一个小黄门前来,宣赵祯口诏,赐御酒。

吴育和文彦博等人谢了御酒,一起看徐平。

徐平道:“我主政事堂,与同年相聚,岂能不禀报皇上。只是连累你们,有些不好。”

众人哪里敢说不好,只道无妨,心里反而放松下来。跟当朝宰相私下相聚,这要是传了出去,不知道外面朝臣会说什么。报过了皇帝,哪还有什么话说。

徐平对宣过口诏的小黄门道:“阁长辛苦,坐下一起饮杯酒。”

小黄门行礼:“小的什么人,敢跟相公们同座。相公们且饮酒,小的闲立一会即可。”

吴育为史官,认得这个小黄门,也让他坐。那小黄门只是笑,立在一边不说话。

众人见小黄门终不肯坐,便自己饮酒,说些闲话,当他不存在好了。

聚会前徐平先报赵祯,赵祯派人来赐酒,站在一边监视,这样大家都能够接受。如果反过来,徐平私自找了同年来聚会,赵祯听说了派人来赐酒监视,味道就全变了。徐平会被满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