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青冢(第2/4 页)

一世富贵 安化军 480 字 2024-02-18 08:30:49

一路到丰州出战。

如果这样,仗打起来就有讲究了,党项的十几万大军就有了用武之地。

打到这个份上,若说徐平没有直下云、朔两州,威逼幽州的冲动是不可能的。不过他能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坚持把战线摆在这里。

战争不只是攻城略地,不只是热血拼杀,说到底还是两个帝国实力的比拼。无非是两个国家的较量,在特定的时间,用战争这种形势表现了出来而已。攻下云、朔,固然是大功,可以涨自己的志气,但好不容易从东西两个方向撕扯开的契丹防线,又聚到了一起。

幽云十六州大大增加了契丹的实力,但契丹的根本不在幽云十六州。夺下云、朔两州对契丹不是致命的损失,对峙的战线缩短得到的好处,足以弥补这几州失去的损失。

看着天上的明月,徐平叹了口气。到了自己现在的地位,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过程,而是结果。重要的不是去怎么打仗,而是要知道从哪里停止。不懂见好就收,把战线越拉越长,最终会让后面无数的矛盾集中爆发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契丹派使节来谈什么?耍嘴皮子当然不是目的,而是要各自摸清对方的底线,后面的战事要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都不能一下灭掉对方,只能这样打打谈谈,谈谈打打。

三日之后,耶宗真和刘六符得到了徐平的答复,双方在云内州和丰州的中间青冢会面。

秋风已起,草木枯萎,远远看去前面一个巨大土堆,上面似还有青色。

范仲淹驻马,看着远方的青冢,吟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千余前宣帝南征北讨之后,还要赖此一女子抚绥蛮夷,统军之人至此,岂能无愧色?”

徐平道:“对于蛮夷或征或抚,本无一定之规,择合用者为之。只是朝廷大政,以一弱女子一身当之,有些令人不齿罢了。统兵之人有愧,居庙堂理朝政的人,难道就能够心安理得?朝廷大政,文武并用,文事不修,武事自然败坏。文用于内,武用于外,内为根本之基,武以别内外而已。故宣帝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之道杂之。”

范仲淹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这涉及到两人深层的治国之道的区别,不是徐平一两句话就能说服范仲淹的。这几年来,徐平对自己的整个治国理论越来越成系统化,已经开始自成一派。儒家系统内的治国理论之争,不脱《春秋》、《尚书》、《易》这几本经,其余的没有这么严重的原则争论。《春秋》讲的就是华夷之辨,内外之别,在这一方面徐平慢慢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