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寓兵于民(第2/3 页)

一世富贵 安化军 480 字 2024-02-18 08:30:49

力尤其多,可秦州到底还是边地州军,内地的官员不愿意来,这就有些难了。

讨论过了并帐为村的事情,徐平道:“如今天下并不太平,我们常讲,为了应付外忧内患,减少禁军所需的钱粮,应当寓军于民。寓军于民,不一定非要把百姓划成乡兵,让他们保甲为伍,四时教阅,而是应该在地方施政的时候时刻不忘这一点。比如,夏季雨水多的时候要来了,秦州百姓多在山谷,必然面对洪灾。真地大水来了怎么办?你不能够雨下来了再说,而应该提前做好计划。如果这计划是雨水来了,这里的大户做什么,那里的大户又该做什么,这便不叫寓军于民,哪怕这里的民户什伍编甲也不是。应该如何做?要像军中打仗一样,雨水一起,派出哪些人巡防堤坝,观测水情,如军中斥候。如果他们发现了哪里不对,要报到哪里去,什么级别的险情报到村里,什么级别的险情报到寨里,再到什么级别要报到县里,到什么样子要报到州里。做事切忌没有头绪,不管大事小事一起报到州里来,那应该管的事就反而做不了了。不管是村、寨、县、州,确认了险情,是在自己这一级可以处置的,就应该提前定好。哪里决堤了应该如何填堵,要用到多少人手,怎么征调,填堵要用多少土,从哪里挖。诸如此类事情,一切都要提前规划好,便如军中打仗一般,到时按令施行,这叫寓兵于民。其他开渠、修路、架桥,都是一样,仿军中打仗行事,做得多了形成习惯,战时刀枪一发,按照村、寨、县、州编组起来,一时不知行伍也没有关系,略一教习,便就是完整的军队。秦汉军制,战事一起,往往都能够在短时间征调大军,便是因为如此。战事一了结,刀枪收上来,仍然各自回去种田,不耽误农时生产。番胡靠打猎训练民众熟悉战事,我们汉人一样要利用各种工程、应付各种天灾来训练百姓熟知军事,都是一个道理。寓兵于民不是发刀枪给百姓,那不一定的,而是在平时施政时就让他们熟悉作战的规矩。秦州的并帐为村,编户齐民,以至移风易俗,都要跟这一点结合起来。你们编规例、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石延年、范祥和赵滋应诺,知道这是徐平给他定下的施政原则。

现在禁军全靠招募,其实招募也没有问题,最坑的还是能进不能出。战事一起,广招军队,人数多了财政不足以支持,赶紧想办法结束战事。可战事结束了,招的兵还是在军中,花的钱降不下来,还是要把朝廷拖死。军人从哪里来,战事结束了到哪里去,是一个不能够回避的问题,将来终有一天需要徐平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