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难处(第2/3 页)

一世富贵 安化军 480 字 2024-02-18 08:30:49

升战斗力才是目的。

高大全道:“节帅说的尽有道理,不过现在最难的,是军中识字的人不多。节帅安排下来的事情,多是要士卒识文断字才行,急切之间哪里办得到?再一个,新招入伍的武举等人只能安排到都一级——就是到都一级,属下将士服也不服也难讲。还有,都一级有了这些人,那么上面的指挥缺的人怎么办?更上面的军一级缺人怎么办?现在军中虽然有景副都指,僚佐还是欠缺,这些人又从哪里来?”

景泰对高大全说的话表示赞同,就连李璋也连连点头。建立职能机构,需要的人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其他地方无处可调,自己培养需要时间,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徐平叹了口气:“确实,无人可用是个大难题。这几天我也在考虑,怎么补足军中所需要的人手。本来在京城中原先就开始军改,现在就该有个眉目子,可惜那些时间白白浪费掉。识字的人倒不用太过担心,三司属下的公司三人抽一来了秦凤路,他们之中识字的人多,可以征募。而且先前在西京的时候,公司招人便会教人认字,用什么书,怎么教,他们都有现成的章法,可以拿来用。能够读懂军令,领会主管意图,并不需要多少字,只要学会千把个字就尽够用了。按照公司教人认字的经验,只要教学得法,半年左右就可以认识几百个字,记账算账,日常应用勉强够用。坚持下去,一年左右就可以自己读些简单的书,看懂信件,能够自己学习了。”

前世徐平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宿舍的同学来自沂蒙山区,因为他经常把女同学称为“识字班”,引起徐平的兴趣。了解过才知道,原来抗日战争时,沂蒙老区曾经广泛组织过群众的扫盲运动,去认字学习的就叫识字班。当时男人上前线抗日,后方多是女人,识字班里以女性为主。而当地的年轻女性学习最认真,效果最好,坚持得最久,这个名字后来就成为当地未婚女姓的称呼,算是一种历史遗存。

现在社会的组织力当然不能够跟那个时候相比,就是军队也比不上当时的农村,哪怕那时村里都是老弱妇孺。但那种做法还是可以学习,效果差就差了,总比没有好。西京三司属下的公司率先对招进的工人进行扫盲,没办法,没有文化很难适应工厂化生产。他们当时的经验,现在军中可以借鉴,不需要士卒人人都能读书看报,只要有几成的人能够读懂军令,了解各种政策,就足以支持现在徐平要进行的军改。

叹了口气,徐平又道:“其实最难的,还是各级僚佐缺少合用的人才。要想做好这些职事,仅仅能够读书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