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账目(第2/3 页)

一世富贵 安化军 480 字 2024-02-18 08:30:49

现象,民间处于一种混乱而有活力的局面。这样的社会环境与后来的明清时期大大不同,在民间最有话语权的是那些读书人,不管他们是穷是富,也不管有没有官方身份,往往都受到百姓的信任与拥戴。虽然考不上进士一切无用,没有后来官方认可的举人秀才那种功名身份,但威望也不是后来的举人秀才能比的。

没有乡绅这个阶层,百姓与官方打交道的机会就多,各种官方文书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这种条件下,也有利于读书认字的人的地位提高。

徐平所要争取的,正是处于这个阶层的读书人。他们的经济实力或许不值一提,但社会影响力却非同小可。话说回来,这年代民间本就没有特别强大的经济实力阶层。

秦二嫂拿出一本一本账簿,与尤三姐一一指给种诂,讲解着各项账目。

说完,秦二嫂叹了口气:“我们三个女流,只有唐大姐能读书认字,我们两个发了狠也只是粗识几个字,哪里记得来账?现在官府要求得又严,什么本钱利息,每日流水,一点都不能马虎。收税又分各种名目,由不一样的人来收,有的还要自己去交。最闹心的是还有减税的名目,一个疏忽,这好处就得不到了,真真是愁人。”

尤三姐道:“我们这账记得只怕还不完全,种大郎要多用心。”

种诂道:“无妨,只要每日进出流水记得清楚,我慢慢理清就是。对了,你们以后记账不要用这种账簿,外面各处书铺都有转运司印的账本发卖,你们买那个来记,既简单方便又清晰明白。最重要的,将来官府查账对着也方便。”

唐大姐苦笑:“大郎说的那种账本我们也买过,可哪里能够记得来?他账本上条条缕缕倒是列得清楚,可那些名目到底是什么,我只是认得字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三司记账已经使用了“三柱”“四柱”法,民间的商业往来却差得远,能把流水账目记清楚已经了不起了。徐平让转运使司印的账本,条目比原先三司的“四柱”法要更加复杂得多,如果真地如实记清楚,公司的经营状况基本就一目了然。这样做对官府方便倒是其次,公司的经营者如果把这些账目搞清楚,就会不自觉地掌握一些跨时代的管理方法。

后世说起公司经营,系统化的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切都按流程来,填写清楚配合每个流程的表格。做到了这一点,一家公司的管理就基本走上正轨了。

其实不仅是公司,大的组织管理差不多都是这样的要求。虽然这样做有人浮于事官僚主义的毛病,但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