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国计民生(第2/4 页)

一世富贵 安化军 480 字 2024-02-18 08:30:49

早夭,此后连连生的都是女儿,没办法过继自己的侄子承继香火。现在都快七十岁的人了,还有四个女儿留在家里没有出嫁,他是急得不行。

这个年头,男子娶妻,长相这些真的是次要的,只要脾气合得来,能够持家,就是不错的贤内助。况且薛家三娘子说不定还长得好看,王拱辰只是没办法先看一眼罢了。

听说是薛奎家,赵祯拊掌笑道:“这是好人家,足以当得起状元郎。如此最好,王拱辰在京城里任职,娶薛侍郎家的女儿,是他的福气。”

徐平没有插话,他的观念里对这种包办婚姻还是有些排斥的,虽然他自己也是父母包办,但到底是从小长大,知根知底,跟这种不同。

事情便就这么定下来,王拱辰出任第一任的营田务提举官,至于跟薛奎家三娘子的婚事,就要靠晏殊一张舌绽莲花的巧嘴了。晏殊做媒不是第一次了,有经验,定能办好。

营田务的事务谈完,转过话题,赵祯对徐平道:“前些日子,听说你庄上今年种了不少木棉,我也在后苑种了几株,我们前去看看。”

随着营田务的开张,赵祯对徐平在中牟的田庄很感兴趣,专门找孙七郎问过庄子上都种了些什么,多少牛羊,多少鸡鸭。庄子上种的一些有意思的物种,他也弄来自己种在皇家园林里。后苑里种的还少,城南的玉津园里种得更多。

倒不是背着徐平,而是跟徐平在一起都要谈些国家大事,这种事情不好问,真说起来身边的其他大臣也不愿意。孙七郎一个经常在皇宫里做杂事的小官,反而问起来正好。

棉花的适应性很广,徐平也知道价值,但纺织工具一直没有收拾利索,他便没有大面积推广。孙七郎的婆娘说是会织棉布,用的工具却非常地原始,当作大宗商品的话完全没有竞争力。徐平前世棉布纺织都是在大工厂里,他没有见过,更加不知道那时候已经绝迹的古老手工纺织工具是什么样子。

没办法,只好根据孙七郎妻子用的原始工具,加上现在织麻布织丝绸的工具,两者结合起来,再加上自己在机械上的知识,差不多是完全新造一套织棉布工具出来。

现在已经大致有了雏形,新开的场务里有一家就是专门做纺织的,为了提供试验原料,他的庄子里才开始大规模种起了棉花。如果一切顺利,下年就能推广开了。

京西路南部荒地多的地方,正是中国棉花的重要产区,棉花产业起来,便可以到那里开营田务。借助棉花这种纺织品,真正实现农工商联合体的迅速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