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天下之事皆在掌握之中(第2/3 页)

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927 字 2024-02-18 07:38:35

与民争利,朝廷征税,下面的百姓就会民不聊生,这可是文官们反对征税最常用的招式了。

要是你不清楚他们所谓的‘民’,你肯定就会信了他们的话,相信所谓的轻徭薄赋就能够真正的惠及老百姓。

事实上,他们所谓的‘民’不过是指士绅和商人,真正的老百姓根本就不算此列的,开征商税对于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真正影响最大的就是商人了。

而商人和士绅几乎都是一体的,自然就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是要坚决反对的。

听信这些文官的话,结果是朝廷穷的叮当响,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下面的老百姓苦的要死,中间的士绅和商人们一个个富可敌国,富得流油,在秦淮河畔上一掷千金。

还有那些所谓的正直大臣、忠正清廉之士,你要是真信了,估计着都会坑的渣渣都不剩,让厂卫查一查,每一个人的屁股是干净的,即便是刘健,他也一样没少收人的润笔费、孝敬之类的,要不然大贪官刘宇就不会靠着刘健的举荐而迅速做大官了。

这都还是小事,还有一些表面冠冕堂皇,背地里龌龊不堪的,朝堂之上正义凌然,背地里尽是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的。

有些人、有些事情,不能只听信一面之词,也不能只看表面,而想要看到另外一面,就需要依靠厂卫的力量,让厂卫去查清楚这些,自然也就不会被人给蒙蔽了。

就像这天下的事情,有些地方明明没有什么太严重的灾害,地方官员为了骗赈灾银,故意夸大其词,让朝廷这边拨款去赈灾,结果银子到了贪官污吏的肚子里面去了。

而有些地方,明明出现了重大的事情,地方官员为了不让事情变大,故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或者是干脆就不上报,以至于错过了重要的弥补时期。

这些都是不能只看各地官员的奏疏,还是要依靠厂卫的力量去弄清楚,从另外一面去了解各地的情况,去了解这些官员,这样才不会被人欺骗。

弘治皇帝越来越清楚这一点,故而对于厂卫的支持也是越来越大。

不仅仅年年增加厂卫的预算,不断增加厂卫的力量,规范厂卫的制度和管理,而且也是不断的重用厂卫,让厂卫肩负起越来越多的事情和责任。

“岂有此理,这个什么太仓县县令,为了不让富人的田淹没,竟然下令掘开河提缺口,以至于大量普通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屋被洪水淹没、冲毁,造成几百人的死亡。”

“他罪该万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