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七章,区域性经济(第2/5 页)

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927 字 2024-02-18 07:38:35

族的生活水平和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们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自然也就不会生事、闹事。

放牧的继续放牧,种地的继续种地,做生意的去做生意,百业兴隆,百族繁荣昌盛,这也让大明在这里的统治迅速的稳固下来。

亲自在西域各地走了走的朱厚照,他是亲眼见过了各部族之间和睦相处的一幕,故而他觉得现在的政策很不错的,必须要坚持下去。

在以前,大明对待少数部族的政策很不行。

一方面是没有剪除这些少数部族的军事力量,比如以前又不少归附大明的草原部族,但是大明这边只是册封这些部族的首领为王或者是封为军事将领。

让他们继续统领自己的部族,手中有军队,又有部族,还掌握着自己部族的经济、政治大权。

在实力弱小的时候,他们愿意归附大明,为大明守牧一方,确实是可以稳固边境。

可是一旦大明衰弱了,他们强大了,他们自然而然又会成为新的入侵大明的部族,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一次次的上演。

像以前的哈密卫、哈密王,还有辽东这边女真,都是这样的情况,姑息养患,等到他们强大起来了,又不断的劫掠边境。

一边表面称臣,一边又不断的骚扰边境,不断吸血壮大,最终成了大祸患。

还有西南的土司,其实也差不多,土司就是地方的小国王,有兵权、有经济权,还世袭罔替,他们不造反都奇怪了。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始终没有想办法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即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军事力量,又和他们有什么太大的往来,顶了天也就是搞个茶马互市,能够有什么往来。

虽然表面上是你的臣子,臣服于你,但也不过是接着大明帝国来生存和发展,彼此依然是水与火,难以融合。

自然而然,长久之下,必然会出问题。

大明强的时候还听你话,等你弱小了,或者是有比大明更强大的部族崛起了,立即就是风吹墙头草,两边倒,或者干脆反咬你一口,直接就成为威胁大明的祸患了。

刘晋正是有鉴于这样的历史教训,这才弄出了这一系列的少数部族政策出来。

大量的迁移汉民去西域、河中、中亚等地,建立移民小镇,移民实边,又缓解关内的人地矛盾,同时也是极大的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发展。

再加上这一系列的少数部族政策,促进民族的融合,巩固边疆,这样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西域这边非常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