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长芦盐场(第2/4 页)

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927 字 2024-02-18 07:38:35

盐场,这工钱给高一点,大把、大把的人愿意来,即便现在是冬天。”

“但是我们盐场招长期员工的事情却是一直进展不顺,大家都不愿意来我们盐场工作。”

李继业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吐苦水道。

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在塘沽这一带招工,招人建盐田很容易,可是这招盐场的正式工人却是难上加难,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来。

“这是为何?”

刘晋一听,顿时连忙问道,李继业是西山这边出来的老人了,对于西山这边的管理都已经很熟了,盐场招工,这待遇方面肯定是很不错的,竟然会招不到人。

“盐场这边招工的待遇我都是按照西山煤业这边的待遇来开的,只要肯努力干活,一个月挣两三两银子肯定没有问题。”

“但是大家都很顾虑的一点就是,大家怕进了盐场之后改了户籍,怕改成灶户,影响自己的后代子孙,所以尽管工钱很高,但是却没有人愿意来。”

李继业将原因说了出来。

“改成灶户?”

“我们只是招工,和户籍有什么关系,更何况我们又不是朝廷,岂能随便改人户籍?”

刘晋一听,一头雾水,只是简单的招工,你给我做事,我给你工钱和饭吃,哪里还会涉及到什么户籍的事情。

“我也和周围相邻的人说了,但是大家不相信,因为大家觉得盐这东西,历来都是朝廷钻营,别看我们现在做的好好的,说不定那天收回去了,给盐场做工的人岂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了灶户。”

“这灶户是什么情况,大家可都清楚的很,灶户比起军户来都还要更加的穷苦,根本就没有人敢来做事。”

李继业很是无奈的说道。

听到李继业的话,刘晋顿时也是沉默了,顿时就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个户籍制度是制约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枷锁。

因为户籍制度的存在,明朝的老百姓不能随意的走动,很多人一辈子连自己所在的县都没有出过。

除此之外,这户籍制度的存在,严重影响力生产力的提高,灶户生的儿子是灶户,世世代代都是,被盐场的官吏压榨到死,甚至于都没有办法反抗。

大家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旦进盐场做工,即便不是灶户,其他人也会以为你是灶户,到时候娶老婆都难,谁会愿意嫁给一个灶户?

生出来的孩子都不能读书考科举,世世代代都要对着一口锅煮盐的灶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