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乡试(第2/3 页)

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927 字 2024-02-18 07:38:35

不过前来参加乡试的人之所以多是因为乡试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关卡,通过乡试就可以成为举人,而举人就是特权阶层,可以免税,免徭役,更还可以有机会去做官。

相比之下秀才虽然也拥有一些特权,但并没有举人这样的大的好处,一旦成为了举人,别的不说,立即就会大量的人将自己的田地投献过来,以此来躲避税收。

古代的科技考试又没有限制年龄一说,这一点还是很人性化的,考不上没有关系,还可以下次再来,反正只要有秀才的功名在身就可以前来考试。

秀才的数量年年都在不断的增加,而乡试却三年才有一次,而且每一个省乡试中举的名额都是有着严格规定,一般来说,整个大明三年一次录取的举人一千人至一千两百人左右。

少的时候只有一千人,皇帝是心情好的时候,可能就会多给一两百人的名额,这些名额再分到各个省去,算下来一个省三年一次的乡试差不多也就录取一百多个样子。

北直隶作为天子脚下,乡试的录取名额算是大明各省当中最多的,但也不会太多,顶了天也就是一百五十个左右。

三千多人前来参加考试,能够通过乡试获得举人身份的概率仅仅只有二十分之一,足以堪比后世某些吃香部门的公务员考试了。

“铛~铛~”

“考试入场~”

众多的考生来的早,考试开始的时间也很早,有衙役敲锣打鼓的开始忙碌起来,进场考试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查。

这个检查不仅仅包括有没有夹带,更重要的还是检查有没有替考,是不是考生本人亲自前来参加考试。

古代科举考试极为严格,考生不仅仅要有官方的证明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且还有诸如外貌特征、家庭情况等等诸如的记载,入场的时候会问,更重要的是还参加考试还需要有人作保。

作保的人要有威望,可以是自己的读书时的恩师,本身也是有功名在身的人,同样的还需要几个一起参加考试的考生一起联名作保。

一旦要是出现了顶替的现象,作保的人都要跟着到大霉的,革去功名都还是小事,弄不好还要流放三千里之类的。

所以在这方面,根本就没有人敢去作假,因为一旦被人发现了,后果太严重了。

经过一番严格的检查,刘晋总算是进了考场,按照自己的进来时的发的座位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还好~还好,不是臭号,不然的话,三天的时候估计要吐出黄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