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折中(第2/4 页)

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927 字 2024-02-18 07:38:35

说运到欧洲去,即便是运到朝鲜、倭国、南洋等地区去,利润就已经极为可观。

实行严格的海禁,一般的商人根本就不可能出海,只有那些真正的大士族、大商人可以出海,从而形成垄断,而垄断就意味着暴利。

大明朝廷和皇帝虽然穷的叮当响,但是江南地区的士绅大族,盐商、海商等等哪一个不是富可敌国,扬州地区,富商为了争花魁的时候,几万两、几十万两银子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扔出去,一掷千金说的就是他们。

对于这种情况,刘健也很想要改变它,朝廷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了,皇帝没钱更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现在的弘治皇帝还好,只有一个老婆,一向也是勤俭节约,轻徭薄赋,所以过过苦日子也无所谓,但是谁能给保证下一个皇帝也能够像弘治皇帝这样?

再者实行海禁对南方的大家族、大商人有利,但是对于北方的士绅、家族却是没有人任何的好处。

北直隶、山东、辽东明明也是靠海,却是没有片帆不得下海,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大海望洋兴叹,得不到一丝的利益。

“臣以为周公所言甚是,堵不如疏,既然禁海也不能阻止商人私自出海,还不如全面开放海禁。”

“更何况,以前的时候我们不知海洋富庶,空有万里海疆,却是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困顿不堪,犹如守着金山银山而不知,拿着金饭碗去要饭一般。”

“如果我大明开放海禁,万里海疆,亿万黎民百姓皆可受惠,据时,万千渔船出海,百姓就有吃不完的廉价肉食,则我大明盛世可期也。”

刘健的声音非常洪亮,吐字清晰无比,声音回荡在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里面。

“臣弹劾刘健……”

刘健的话才刚刚说完,弘治皇帝都还没有发表意见,立刻就有几个人接连走了出来弹劾刘健。

毫无疑问在开海这件事情上,江南士林的利益几乎是一致的,只要有人支持开海或者是支持征收商税,他们就立刻站出来的反对,至于对方是内阁首辅还是六部尚书都无所谓,反正明朝历来有以小制大的传统。

御史、翰林品级不高,但是一样可以弹劾那些六部尚书,内阁阁老,而往往一旦有人弹劾,这些尚书、阁老之类的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一般也都会向皇帝上书请辞,毕竟都是要面子的人。

“够了~”

弘治皇帝阴沉着脸,目光又看向谢迁说道:“谢爱卿,你怎么看?”

见弘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