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借调(第2/3 页)

这还是平常时候在央视做广告,如果是在过年的那段时间在央视做广告,效果就不是翻一番了,而是翻上几番!

“过4万瓶了,太夸张了,实话说,凤山镇罐头厂的产品之前并没有多有名,黄州市罐头厂不少,大多比凤山镇罐头厂要强,就是咱们麻城那边也有好几家罐头厂,规模比凤山镇罐头厂要大得多,可销量就是不行。”雷世洪道。

“麻城的领导干部在一直想办法,但就是解决不了,好多干部同志都认为是因为罐头技术含量不高,厂太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才导致销量不好。”

“可看看凤山镇罐头厂,这才多久的工夫,销量提升到这么夸张的程度,销量的问题,不单单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原因。”

麻城县的两个领导过来考察,其实就是过来增加信心。

但能不能取得效果其实也难说。

就如同清末的时候,不少进步人士也去国外考察,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引进人才和先进的设备。

效果有,但最终其实还是失败了。

好多东西改一个点,学习一个地方,没什么用,需要全面的学习。

路不远,一行人步行朝着罐头厂走。

“一天的销量过4万瓶,一个月就是120万瓶,一年哪怕只生产半年,全年的销量就能有720万瓶,数百万的销售额!”麻城县的工业办公室主任,田大刚算了一下。

很惊讶。

也很羡慕。

数百万的销售额啊!

整个麻城县,产品销售额,或者说产值,能达到这个量级的单位,几乎没有!

就是黄州市,能有这个数值的单位,也屈指可数!

不论场地,以及职工数量,就以销售额算,凤山镇罐头厂放在整个黄州市也是相当厉害了!

“生产周期不是半年,而是全年都可以生产,中间没有间隔。”陈平说道。

“桔子的成熟期,就生产桔片爽,黄桃的成熟期,就生产黄桃罐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种类,也都可以生产。”

不是半年,而是一年,不停歇!

销售额还要翻一番!

过千万了!

雷世洪和田大刚更羡慕了。

只要将凤山罐头厂这个牌子打响,各地的经销商都会乐于采购批发凤山镇的罐头,因为凤山这两个字拿出去就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在罐头厂里面转了一圈,雷世洪和田大刚两个人问了一些